聖母聖殿的歷史
萬金聖母聖殿 俗稱萬金天主堂,
位於屏東萬巒 萬金村天主教會宗座聖殿,
教堂建立的歷史可從1861年講起,
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
自高雄前金步行來萬金傳教
1863年成立 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
不過2年後大地震 摧毀了教堂
花了4年的時間 新堂重建 於1870年啟用,
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清朝同治皇帝親頒 奉旨 以及天主堂勒石
且分別鑲嵌在山形牆和門楣
1984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敕封為聖母聖殿
是地位僅次於梵諦岡羅馬教廷的大教堂
1985年11月27日列為三級古蹟,
後改為縣定古蹟
聖母聖殿建築風格
由李拉蒙神父依照西班牙古堡式風格建成,
為正面雙塔式的小型教堂形式
外觀以哥德建築與西班牙古堡古典元素
有座位冰工房天使壁畫
現在看到風格獨具漂亮的天使壁畫
是 有座位冰工房 冰品專賣店的牆壁
因為老闆也信奉天主教 所以畫了天使壁畫
聖殿教友中心
聖殿教友中心一樓設有無人商店
想買甚麼就把錢投入 收銀盒就可以
販賣村民自己種的菜 水果
他們將所得的錢 捐給教堂
神父會將捐贈的錢 用在賑災
或是需要幫助的地方
教堂建築風格
萬金聖母聖殿為天主教臺灣第一座聖殿,
也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閩洋折衷的建築造型及裝飾風格,
既表達宗教意涵也兼容本土色彩,
除了使用哥德建築形式及部分古典元素,
並配合當地工法 就地取材。
聖殿北面角塔上的鐘塔,
門型曲線設計樣式深具文藝復興風格
地面鋪設紅磚塊配合聖堂原始風格,
聖堂牆壁抹上白色石灰,
搭配紅磚拱形的門窗,
成為當地的地標
走進聖堂之中 彩繪玻璃引光入內,
為聖堂帶來祥和的光線。
兩側成排的聖柱支撐起聖殿,
在宏偉莊嚴的氣勢中,
卻透發安詳寧靜的氛圍
台灣有兩座宗座聖殿
高雄前金愛河旁的玫瑰聖母聖殿
相信不少人都去過
跟萬金聖母聖殿
其實有一些淵源
前面提到西班牙的郭德剛神父
都是神父所創立的
聖母公園
萬金社區內不只有隨處可見聖母像,
還到處可以看見畫有
耶穌基督信仰故事的巨型壁畫,
出現在社區中的角落。
這種將信仰導入藝術,
成為在地文化地景藝術,
不僅為社區增添創意與活力,
更形成地方行銷的特色
聖堂自清咸豐時期開教迄今,
改善平埔族人經濟,融入當地社會,
居民作息遵循聖堂鐘聲,
形成同一信仰的教友村
是臺灣罕見現象,
也在臺灣天主教發展史中寫下重要的一頁。
聖母遊行節慶
聖母遶境遊行
接連9天舉行 聖母無染原罪9日敬禮,
以古調詠唱聖歌。
萬金聖母遊行不用發海報 不用宣傳,
每年十二月(第2個週日)全台天主堂
密切注意萬金聖母遊行的日子,
聖母遊行當天,
赤山村 萬金村鑼鼓喧天,
鞭炮聲不絕於耳,
全台各堂區的花車 北自基隆、
南自恆春 台東、花蓮,
甚至離島的金門都加入遊行隊
遊行隊伍以十字架基督苦像前導,
伴隨來自各地教友高唱讚美歌聲
聖母轎經過萬金 繞行赤山家家戶戶
只見人們虔誠雙手合十祈禱
流露感動的眼神
早在家門前擺放茶水 飲料
見遊行隊伍經過就趕快奉上
聖母轎到家門口時,
點燃已準備好的鞭炮,
那是村民歡迎聖母的方式,
內心對 聖母媽媽 敬愛的表達
是不是跟天上聖母 媽祖繞境很像
而且在2018年發起全國首創
當東方聖母遇見西方聖母的活動
東 西方聖母共同遊行踩街 大會師
數千年來將第一次跨時代
跨背景的正式會面
透過東 西方聖母文化交流,
使聖母的聖德 慈愛與福音
傳播到全國每個角落
讓各個宗教 和諧 包容
台灣宗教歷史性的一刻
我的老師 淨空法師 告訴我們 世界宗教一家親
萬金聖誕季
屏東縣政府將萬金聖母聖殿
原有的聖母遊行,
加入親子活動 祈福晚會 音樂晚會等
聖誕慶祝活動 擴大為萬金聖誕季慶典
歷史悠久的聖母遊行,與萬金聖誕季
結合西方宗教與在地民俗文化,
為全臺最大規模的天主教活動,
並見證了萬金地區多元族群融合的歷史。
下個月就是聖母遶境遊行跟聖誕節
可以來 萬金 宛如西班牙式的純樸小鎮
感受160周年的聖母聖殿
全台最有耶誕氣息的地方
小故事
我們參訪完聖母聖殿已經中午一點多
看到 前面有間麵攤 點了陽春麵 湯跟小菜
吃飽了 前往結帳
一抬頭 看到她家 牆壁有聖母像跟耶穌
經老闆娘同意 拍下這令人感動的時刻
於是跟老闆娘小聊一下
她告訴我 全村都信奉天主教
聽到後 瞠目結舌 很不可思議
等我走到路上
發現 家家戶戶門都貼春聯
但仔細看內容都是跟主 耶穌相關的祝福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