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3年台灣燈會」睽違23年重新回到臺北市,中央展區包含一主燈、三副燈、六大燈區,主燈座落於國父紀念館,中央展區包含國父紀念館及北市府廣場(南、北兩區)。

「2023年台灣燈會」主燈造型回到值年生肖玉兔為主題,呼應「光源台北」主題,三座副燈分別以「蟠龍獻瑞」致敬千禧年台灣燈會九龍燈意象、「從心出發」以感恩之心感謝疫情期間辛勞的醫護人員,以及「躍動未來」打造有別以往傳統花燈形式之科技副燈,展現台灣燈會從經典到創新的精神。不僅如此,國父紀念館還將整座建築打造為「最經典的燈」,精彩、璀璨的作品融入創新燈會,令人期待!

 

主燈 玉兔壯彩

參與藝術家:李明道

玉兔機器人帶我們回顧過去的一年,科技產業、民主自由、國際參與,臺灣都有傲人的成績,兔年開頭人們準備好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讓我們和玉兔一起祈福,來年安定富庶夢想起飛。「玉兔」月光吉祥 「壯彩」光輝明亮。玉兔壯彩,臺灣將繼續發光,給世界一個更好的臺灣。

 

台灣臻美燈區

以臺灣之美為題,藉由影像中不同拍攝視角、觀看視野切入,意圖在日常之外,讓觀眾看見更深刻的景象。致敬齊柏林導演的「空拍」視角,轉換到人的視野,藉由觀點的轉換多面向展現臺灣深刻之處。在欣賞臺灣之美之餘,也提醒民眾珍惜家園的感受。


 

從心出發

參與藝術家:黃文全

以臺灣造型為基座,象徵深根臺灣的大樹為主幹,藍鵲家族駐立於樹端,周遭環繞著臺灣各種美麗的花卉,在悅耳的藍鵲叫聲與音樂聲中美麗的花朵隨之開合舞動,一顆伴隨著聲光節奏律動懷著滿滿期許與感恩的愛心,如晨曦般緩緩升起,象徵「從心開始」「從心出發」的公鵲振翅起飛,代表新生命力意象的母鵲與雛鳥抬頭,仰望著勇敢無懼的鬥士在澎湃的音樂聲中乘風翱翔。

 

蟠龍獻瑞

參與藝術家:藍永旗

以【神氣,活現】為核心,用「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思維,搭配創意及美學的概括提煉,取材民間信仰吉祥敘事的表徵,再跨界結合,將科技藝術媒體、動態機械展演,用【老藝新作】的手法,讓科技與傳藝跨時代聯手,結合花燈光影美學,提煉出吉祥之「神氣」,祈福之「敘事」,以聚寶之地,打造出「蟠龍獻瑞」,正月十五,最「神」氣。


 

湖光悠遊燈區

本區是中央展區國父紀念館中唯一的水域生態展區,場域以蘊養島嶼生命的「森林」為比擬,亦象徵臺灣自由多樣發展的文化如同林中的生態般交織而生。以「水、木、風、雲、光、地」各個元素,建構出豐饒的森林生態,作品點燈也象徵著光與森林中各元素的交互作用,傳達生生不息的永續精神,在都會的夜晚,走入森林的寧靜。

※展演頻率: 翠亨亭及作品彩雲之亭

 

風動石

參與藝術家:胡縉祥

作品嘗試尋找無形能量、訊號,在有形的結構上顯像、發光、反射等,以圓形結構做為收集能量的載體,承載發光與轉動的單元,靈感來自於漫畫「龍朝大都」中之「永動機」概念,其複雜的結構為能量表現方式。

 

滴光

參與藝術家:禹禹藝術工作室

以水滴、花苞待放的姿態呈現,外層佈滿如鱗片一般的裝置,表現出有機生物感。

讓光成為注入生命的能量,揉合著空氣、陽光、水和周遭萬物,我們是泉湧中的水滴;綻放中的花蕊;流動中的光束,在這塊土地中聚合、發散。

 

我像風ㄧ樣

參與藝術家:王振瑋

在風的牽引之下,在生活之中尋覓,我們與土地連結的緊密關係,在時間的牽引之下,我們堆疊記憶認同,在生活之中創造,我們與土地精彩的情感故事。讓我們遊走在環境作品之中,重新思考並認識我們與腳下這片土地的關係,並將風、水(水霧)相互柔和成為一個微觀世界。

 

彩雲之亭

參與藝術家:賴建源

雲紋的符號傳統上代表著祥和與安逸的意像,也有著尊重自然與生態永續的象徵意義。為了呈現台北的科技與進步,在作品中加入數位點陣的概念,讓「彩雲之亭」不只代表過去的「祥和與安逸」,更有「科技與領先」的意涵。


 

水行之都

參與藝術家:曾煜譡

過去臺北城市發展依水而生,藝術家以水與風為創作靈感,作品像是依附在地平線上的露珠,依稀透出模糊掉的地景與天光。 藍天、樹影與綠地的顏色,是臺北隨處可見場景。作品成為失焦的濾鏡,模糊了平面與立體的邊界,將現實轉化成抽象的空間通道。

 

花之森

參與藝術家:國吉滿

藝術家以海中的珊瑚為靈感,剪造出一片繽紛的大型紙花,讓這個作品可以生長在這片市中心的土丘之上,期待以花朵生生不息的能量,希望帶給人們心情愉快。

 

蟠龍獻瑞

參與藝術家:藍永旗

以【神氣,活現】為核心,用「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思維,搭配創意及美學的概括提煉,取材民間信仰吉祥敘事的表徵,再跨界結合,將科技藝術媒體、動態機械展演,用【老藝新作】的手法,讓科技與傳藝跨時代聯手,結合花燈光影美學,提煉出吉祥之「神氣」,祈福之「敘事」,以聚寶之地,打造出「蟠龍獻瑞」,正月十五,最「神」氣。

 

關於台北

參與藝術家:光試所(黃逸偉、鄭全和、賴文忠及崔芳瑜)

關於台北,是幸福、是感謝、是家鄉、是開始…。

台北這片土地,有來自許多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朋友,以燈光藝術結合文字、數字雕刻,在串串文化符碼中,訴說著、感受著,關於台北的文化感動。

台北,讓我們勇敢逐夢!

我們在這

參與藝術家:王文志

新住民因不同原因而移動著,紛紛落腳在臺北。

竹材的編織代表著各式文化的融合,竹材的堆積與延展,更象徵各種生活的挑戰磨練,但新住民們仍以堅定的溫柔,抵抗這些風風雨雨,讓彼此照護的力量更篤定地守護家園的未來!

 

男澡堂外的女人心事

參與藝術家:林介文(太魯閣族)

以男澡堂作為作品設置地點,造型用女人的雙腳與其呼應,製造出幽默風趣的效果;鮮艷當代的織紋花布,則是奔放的性格詮釋,亦是傳統文化的延續。在夜裡女性們升起火堆,放鬆聊天、舒緩心情,有如在澡堂的舒適快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glue 的頭像
    marglue

    marglue的部落格

    marg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