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神社文化園區
景點資訊
電話 03-3368877
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
開放時間
■桃園忠烈祠: 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桃園神社文化園區: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門票資訊 免費
看到桃園縣忠烈祠的石碑就到了
要到忠烈祠有三進
第一進 石階梯又稱參道
從山腳下走急石段的石階梯而上
通往神社殿宇的道路 稱為參道
多為碎石或石板鋪成 藉由石子將腳下汙泥去除
保持淨身參拜
第一進兩旁種植鐵杉的綠地
千餘棵尤加利樹為日治時期的
桃園第一公學校(今桃園小學)、
第二公學校(今東門國小)教職員栽種
桃園神社
全名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座落於桃園市虎頭山上
落成於1938年(民國27年)
當時還舉辦10天的鎮座祭,
從臺灣神社迎來御靈代,
在桃園街舉行網球 軟式棒球、
兒童相撲、化裝遊行、
戲劇及電影欣賞等娛樂活動
1950年10月地方行政區域調整
再改名桃園縣忠烈祠
在1985年計畫拆除時獲得保留,
前身為日本人所建造的「桃園神社」,
是臺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治時代神社,
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古代唐風、日本風及臺灣近代風,
採用上等台灣檜木構築,
並已在1994年(民國83年)公告列為市定古蹟;
也因為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
而被電影KANO選中成為拍片場景,
引領觀眾深刻感受1930年代的歲月回憶。
早在日治時期,
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
開始在全台建造了約兩百座的神社,
桃園神社就是在這個時期所建造的;
當時選擇依山而建,
不但可遠眺西南方的桃園市區,
視線大約可通過市中心的開漳聖王廟
(桃園景福宮,俗稱桃園大廟),
象徵著守護百姓的用意。
2021年7月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與桃園孔廟
申請通過「桃園孔廟暨忠烈祠神社文化園區」
環境教育場域認證,
將規劃不同主題的環境教育及探索體驗課程
,並不定期舉辦環境教育、
歷史教育及各種小型展覽、
表演活動。
隨著日本的戰敗、台日斷交,
多數神社無人參拜
而面臨拆除、改建的命運,
桃園神社也在1950年(民國39年)
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
其仿唐式建築風格,
加上建材採用上選的台灣檜木,
在文史藝術的保護前提下,
特別被悉心維護,
成為目前台灣
與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建築
御祈禱頒布所
提供御守、掛飾、繪馬等祈福小物
還有「風鈴祈福短冊」,可以將願望寫在狹長的木片(短冊)上面,
並且繫掛在風鈴上,
祈求心願實現。
把風鈴掛在「風鈴迴廊」,
隨著風一吹來,
願望就能跟著鈴音一同乘風傳達給神靈
夢幻的風鈴迴廊、以及繪馬牆,成為神社最夯的打卡點。
緣結祈願所
將你的心願寫在繪馬上面
掛在祈願所
就會心願成就 良緣達成
第二進就是神社
鳥居
桃園神社在落成之初共設有五座鳥居,
作為標示入口意象之作用,
目前園區僅存這一座鳥居
手水舍
手水舍作為提供參拜者在參拜前進行身心淨化、洗手、漱口的場所使用,又稱為稱為「水盤舍」或「淨手亭」,該設施位於神社西側,昔日曾被日本人稱為「西淨」
社務所現在是桃園神社
社務所位於神社的東側,昔日被稱作「東沐」或「齋館」。
該建築最初提供給神社管理人員處理事務,
並提供給參拜者休息、齋戒和沐浴等使用空間
銅馬
一般被放置在神社入口及鳥居旁邊,
象徵著神馬供奉在此。
桃園神社設有一座銅馬,
其雕像由青銅所製成,
全身飾有精緻的紋飾,腹部的兩側鑄有櫻花徽章鑄紋
第三進拜殿
中門設立於拜殿前方,通常作為進入本殿的主要入口
是神社進行祭祀儀式和進行參拜的場所,
是全區面積最大的殿宇,
該建築平面呈現T字形,
中央設有三個開間,
左右兩側各附有一座殿,
分別是「神饌所」和「祭器庫」,
其中,
祭器庫在今日被用作烈士牌位的供奉室所使用。
本殿
本殿就在拜殿的後面
平常是關閉的,只有祭典時才打開
桃園神社文化園區
四周種滿了松柏古樹,
環境清幽,祠前綠意盎然、古色古香;
每到櫻花綻放的初春時節,
為神社園區的樸實氣息增添柔美氛圍;
秋天則可在神社園區前的庭園與停車場周邊,
欣賞到片片楓紅景象,
可說四季皆有不同的風貌。
若是在拜殿前的階梯平台稍做停留,
則可居高臨下眺望整個神社景致,
感受被綠意所包圍的靜謐氛圍,
成為遊客拍照、踏青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