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自太魯閣往天祥方向,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到臺八線舊道,即可看到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25位築路人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
民國69年長春祠首次坍塌,民國76年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體及周邊建物設施,於民國85年完成重建,翌年才重新對外開放。祠後峭壁闢有階梯,循階而上沿途經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
地質簡介
循著長春祠環狀步道,沿途可飽覽峽谷及曲流地形風光,祠後有陡直的之字型階梯,約380階,可通往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而祠體下方從岩石縫隙中湧出的瀑布,即是湧泉,又被稱為「長春飛瀑」。由於河水不斷的挾帶砂石撞擊侵蝕、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
本區地質岩層屬於「長春層」,長春祠西側正是厚層大理岩的九曲層與夾雜有其他岩層的長春層交界處,有斷層經過,位於溪水攻擊坡面,以及應力造成岩石破碎帶,比較容易發生坍方落石。
【長春祠步道】
從中橫公路舊道旁的長春橋頭,循階而下即是長春祠步道,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前行,長春祠就在不遠處。
步道延伸到長春祠正後方,垂直的山壁開鑿出「之」字型陡急而上的階梯,因不斷往上延伸,因而有「天梯」之美名。循階梯直上,先到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樓和鐘樓,處處均可遠眺峽谷之美景,尤其登上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公路、車輛、遊人盡在腳下,景色堪稱一絕。
資料參考
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